炙手可热的“发展影响力债券”,评估时必做这四件事 | 测量与评估
导读:汪伟楠,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
在国际范围考察,发展影响力债券(development impact bonds)是一个新概念,一个理念与方法上的创新,一种刚刚兴起的工具。正如我们今日的荐文中所提到的,它炙手可热,但尚未经受过普遍的检验。
我们可将DIB视为社会影响力债券(social impact bonds,SIB)在应用场景上的迁移:DIB与SIB在理念与工作原理上相一致,但在应用上,DIB专注于发展议题,更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。在实践中,首单SIB由英国非营利组织社会金融公司(Social Finance Ltd.)于2010年设立;4年后,下文作者们所在的Idinsight与CIFF, Educate Girls等机构一同,设计、启动并运作了第一个DIB项目,也就是文中提到的“女童教育项目”。在项目中,Idinsight承担了作为“评估者”的关键角色。
介绍DIB、SIB的细节,并非我们这个简短的导言能够办到。不过,在这里,笔者可以分享了解此类创新的一点经验:同时关注“理念”与“操作”这两个面向。
深切理解公益领域的不足、在理念上寻求突破,为DIB、SIB提供了“必要”的理由。在这方面,DIB及SIB有着鲜明的价值主张:“为结果付费”。显然,这种主张所尝试面对的,正是此前公共领域普遍存在的低效、付费不合理的现象,并尝试引入商业思维来寻求改善。
当然,仅有理念是不够的。在操作上,DIB设计了一套运作流程,一个多元主体相互合作的结构。在该框架里,有着投资者、执行者、评估者、买单者等不同的角色。执行者通常由运作型NGO担任,包含执行者在内的各角色常分属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等不同部门,体现了跨部门的治理合作。简单来说,DIB的运作流程是:1. 首先由各方共同设立目标;2. 再由投资者先期向执行者支付费用;3. 执行者开展其工作;4. 评估者对工作进行评估,如工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,那么买单者“为结果买单”,承担费用;在这种情况下,投资者不仅能收回投资,还能取得一定的回报。
不难看出,在上述整个流程中,“结果”的“衡量”可谓是重中之重。“为结果付费”的理念虽好,但“结果衡量”的“可能性”与“技术”却是决定这种理念的“适用范围”与“适用效果”的关键。作为亲历者,本文的作者现身说法,分享了“测量”时需考虑的诸多细节,值得仔细研读。DIB能否接受住普遍的检验、能否在国内环境得到推广;针对种种相关问题,结合本文提供的这些细节,我们均能够进行一些思考。
正确地衡量“发展影响力债券”
专题回顾
7. 倾听消费者的声音